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
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作答。“山中隐者居”:在山中的隐士所住的房舍,这里以桃源自比。“山中隐者”: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村人。“书满茅堂药满园”:形容隐居的生活十分清静幽雅。“书满”:书多到把屋子都塞满了。“门”,指屋门。“药满”:药也很多,把药箱都装得满满当当了。“篱落疏(稀疏)外竹间云,鸡声相应午,犬吠(狗叫声)当(对着,面对)下曛(夕阳西沉的样子)”: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适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篱落疏外竹间云,鸡声相应午”,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过着清静幽雅而闲适的生活。篱笆稀疏的地方,竹子掩映之间,飘荡着白云;鸡鸣时,声音相和相应,正是正午时分。“犬吠(狗叫声)当下曛”,这句写诗人在山中过着闲适的生活。傍晚时分,犬吠之声不断,夕阳西下之时,余晖洒满大地。

“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诗人描写了日落之后的情景。夕阳西下,山林里传来阵阵斧声,但不久就消失了。这时候,一只猕猴从柴门旁跳出。“夕阳过去樵声尽”,太阳下山了,砍柴的声音也停了。“猕猴出掩门”,诗人描写了猕猴跳出家门的情景。

【答案】

山中隐者居

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

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译文:

山中隐士住的书斋里堆满了书籍,院中养了很多中草药。

竹林之外篱笆稀稀落落的外头飘浮着白云,鸡鸣报晓,犬吠迎接斜阳余辉。

夕阳落去后林中砍柴的斧声渐渐消失,只见一只猕猴从柴门旁边跃出。

赏析:

诗是一首写隐逸情趣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诗人在山中过着清静幽雅而闲适的生活,表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