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谣

高木引修藤,藤束树身死。
慎莫进小人,终当负君子。
君子思报德,小人易忘恩。
所与苟非类,反为祸之元。
诚能远小人,终身乃无患。
世莫轻斯言,亦足以为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枯树谣》是宋朝诗人释文珦所作的一首诗。《枯树谣》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释文珦,字休逸,号笑笑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高僧。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而著称,在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释文珦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2. 诗歌原文与翻译:《枯树谣》的原文如下:“高木引修藤,藤束树身死。慎莫进小人,终当负君子。君子思报德,小人易忘恩。所与苟非类,反为祸之元。世莫轻斯言,亦足以为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评。其中,“高木引修藤,藤束树身死”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某些势力对他人的控制和束缚,以及这种控制所带来的不幸。“慎莫进小人,终当负君子”则是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要与其为伍,以免最终成为受害者。
  3.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枯树谣》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现实。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枯树与人世中的各种现象相联系,从而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警示。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枯树谣》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4. 历史背景:《枯树谣》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机和问题。诗人通过对枯树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5. 文化影响: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枯树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的重要素材。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与自然观,以及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
  6. 现代应用:《枯树谣》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警世意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教育、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传承这首诗的思想精髓,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并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枯树谣》不仅因其深邃的艺术魅力而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更因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文关怀,成为了连接古今、沟通人与自然的重要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