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有衰荣,山林何损益。
一身常晏如,于以养精魄。
渴则饮清泉,饥则煮白石。
自爱同闲云,散诞无留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尘世有衰荣,山林何损益。
一身常晏如,于以养精魄。
渴则饮清泉,饥则煮白石。
自爱同闲云,散诞无留迹。
《山林·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杜甫生活在动荡的唐朝中期,政治上的失意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他逐渐形成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中,诗的第一句“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表达了初到何将军山林时对路径的陌生感,而到了此地后,对这里的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则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致。在这里,名园、绿水和青霄都是自然界的美好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美丽。第三句“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进一步描绘了与朋友的交往。在古代,谷口往往指的是山间的小道,濠梁则是古人在水边搭建的桥梁,两者都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第四句“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这种生活的珍视。
《山林·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歌,它更深刻地体现了杜甫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杜甫向世人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对自然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