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荒路行

悠悠荒路间,能使客心恻。
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
东西失蹊径,南北迷阡陌。
室庐尽空虚,坟垄皆发掘。
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
今日狐兔场,当年帝王国。
兴亡故常理,何为至斯极。
泪下如流泉,潸潸自沾臆。
否泰恒相代,乘时圣明出。
垂衣成至治,天下定于一。
四夷奉琛贽,万国尊王室。
礼乐复兴行,流离再安集。
鸡犬声相闻,田畴富黍稷。
徵以鸿雁诗,于焉在中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悠悠荒路行》是宋朝诗人释文珦的一首词,而非魏晋时期的王粲所作。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战争破坏后的荒凉景象和内心感慨。 以下是对《悠扬荒路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文珦(约公元973年-公元1041年),字师禹,自号无能子,钱塘人。他是中国宋代的著名僧人和文学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 诗歌内容:《悠悠荒路行》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诗句“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描绘了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而“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则反映了战乱期间人们的恐惧与不安。诗中还包含了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3. 艺术特色:释文珦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伤的历史场景中。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豪放的气概,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4. 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稳定但内部矛盾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思。释文珦的这首《悠悠荒路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5. 文学价值: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分,释文珦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艺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悠悠荒路行》不仅是一首表达战争苦难和对和平向往的诗词,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