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荒路间,能使客心恻。
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
东西失蹊径,南北迷阡陌。
室庐尽空虚,坟垄皆发掘。
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
今日狐兔场,当年帝王国。
兴亡故常理,何为至斯极。
泪下如流泉,潸潸自沾臆。
否泰恒相代,乘时圣明出。
垂衣成至治,天下定于一。
四夷奉琛贽,万国尊王室。
礼乐复兴行,流离再安集。
鸡犬声相闻,田畴富黍稷。
徵以鸿雁诗,于焉在中泽。

悠悠荒路行

这首诗的首句“悠悠荒路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广袤无垠、荒凉萧瑟的画面。”悠悠”二字,既传达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荒路”则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诗人对前途的不确定感。

译文:我在这漫漫长途中行走,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不安。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主人公在漫漫旅途中的心境,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恐惧和不安。同时,”悠悠”一词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深沉的主题基调。

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
第二句”千里无居人,茫茫但蓁棘”,进一步展现了旅途的荒凉与孤独。”千里”强调了距离之遥远,”无居人”则揭示了沿途的荒凉,而”蓁棘”则形象地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恶劣,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这两句诗共同营造了一个荒凉、寂静而又充满危机的氛围。

译文:即使走遍千里也找不到可以投宿的地方,四周都是茂密的荆棘。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荒凉、寂寥的旅途景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东 西 失 蹊 径
第三句”东西失蹊径”,诗人开始转向描述更具体的情境。”东西”指的是方向,”失蹊径”则意味着迷失了方向。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困境,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

译文: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都失去了原有的道路。

赏析:通过”东西失蹊径”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困惑和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无力。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日 行 畏 虎 狼 夜 卧 忧 盗 贼
第四句”日行畏虎狼,夜卧忧盗贼”,诗人开始转向描述更为具体的生存状态。”日行”与”夜卧”分别描绘了白天和夜晚的生活状态,”畏虎狼”与”忧盗贼”则分别表达了对自然威胁和人为祸患的恐惧。

译文:白天行走时害怕遇到凶猛的野兽,晚上休息时又担忧盗贼来侵扰。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旅途中的各种困难和威胁。诗人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艰辛和恐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困境和无奈。

今 日 狐 兔 场 当年 帝 王 国
第五句”今日狐兔场,当年帝王国”,诗人开始转向回顾过去的历史。”狐兔场”指的是战争频发、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而”帝王国”则代表了和平繁荣的时代。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今天的战乱如同狐狸兔子的狩猎场,而昔日的盛世却如同王者的国度。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兴亡故常理 何为至斯极
第六句”兴亡故常理,何为至斯极”,诗人开始转向对历史规律的思考。”兴亡”指的是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常理”则是指其中的普遍规律。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认识和思考。

译文:国家的盛衰变化总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为何要走到如此的地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探讨,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国家的未来走向。

泪下如流泉 潸潸自沾臆
第七句”泪下如流泉 潸潸自沾臆”,诗人终于忍不住落泪。”泪下如流泉”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的汹涌澎湃,”潸潸自沾臆”则表达了泪水滴落在衣襟上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泪水的流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译文:泪水像泉水一样涌出,滴滴洒在衣襟上湿透了我的胸口。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泪水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悲伤和绝望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和宣泄,使他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困境。

否 泰 恒 相 代 乘 时 圣 明 出 垂 衣 成 至治 天下 定于一
第八至十句”否泰恒相代 乘时圣明出 垂衣成 至治 天下 定于一”,诗人开始转向对未来的展望。”否泰恒相代”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循环往复,”乘时圣明出”则表示在适当的时机会有圣人出现,”垂衣成 至治 天下 定于一”则表示在圣人的治理下天下将归于安定统一。

译文:世事的兴衰总是循环往复,而适时的圣人出现将带来新的治理之道。

赏析:这几句诗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圣人出现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认为,只要抓住了合适的时机,就能迎来新的治理时代,使国家走向安定和统一。这种乐观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见识,也激励着人们去追寻更好的未来。

四夷奉琛贽 万国尊王室
第十一句”四夷奉琛贽 万国尊王室”,诗人继续描绘了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四夷奉琛贽”指的是四方蛮夷向中原进贡珍宝,”万国尊王室”则表示各国都尊重并尊崇自己的王室。这两句诗通过对国际关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

译文:四方蛮夷纷纷进献珍奇宝物,万国诸侯都尊敬并推崇自己的王室。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四方蛮夷向中原进贡珍宝、万国诸侯尊崇王室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的世界。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世界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同时,这也是对古代华夷观念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提醒人们不应过分强调民族间的界限和偏见,而应追求真正的和平与共处。

礼乐复兴行 流离再安集
第十二句”礼乐复兴行 流离再安集”,诗人开始转向对当前社会状况的观察。”礼乐复兴行”指的是礼仪和音乐的恢复和发展,而”流离再安集”则描述了百姓重新安居乐业的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礼仪和音乐得到了复兴与发展,百姓们也能重新安家落户,过上安定的生活。

赏析:这几句诗通过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礼仪和音乐得到恢复和发展,才能让人们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鸡犬声相闻 田畴富黍稷
第十三句到第十四句”鸡犬声相闻 田畴富黍稷”,诗人开始转而描绘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鸡犬声相闻”指的是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田畴富黍稷”则描绘了田野中丰收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富饶的画面。

译文: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田野广阔稻谷金黄一片。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富饶的景象。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于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貌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