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自悠然,幽人此栖息。
去留果何心,变化了无迹。
俗客不曾来,沙鸥尽相识。
何处动吟情,渔村数声笛。

【解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白云自悠然”句中“悠然”二字用得很好,它写出了白云的闲适、从容,表现出白云超然物外、自在飘逸的特点。“去留果何心”句中“果”字用得很妙,它表明诗人对“去留”“变化”的态度是超然的,是无所谓的。“沙鸥尽相识”一句,既表现了自己和沙鸥的亲近,又表现了沙鸥对自己毫无戒备,可以任意亲近的特点。“渔村数声笛”一句,表现了作者的闲逸心情,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白云自在悠然地飘浮着,幽人在此栖息;

去或留本无定志,变幻无常而毫无痕迹;

俗客不曾来过此地,沙鸥都认识我;

何处能动起我的吟咏之情?只有渔村传来几声笛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山野小楼栖居时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开头两句,以“白云”起兴,点明自己居住的地方。“白云”与“幽人”,一主一从,互为宾主,形成鲜明对比。白云悠闲自在地飘浮着,隐士却在这里栖息,这种反差,突出了隐士的清高。“白云自悠然”这四字,用得十分精彩,不仅写出了白云的闲适、从容,表现出白云超然物外、自在飘逸的特点,而且表明了诗人自己对“去留”、“变化”的态度是超然的,是无所谓的。接着二句,进一步描绘出隐士的超脱。“去留果何心”,“果”字用得很妙,表明诗人对“去留”、“变化”的态度是超然的,是无所谓的。这四字,把前两句的意思更深化一层,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高蹈绝尘的意趣。“变化”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荣枯兴废的超脱态度。“了无迹”,则是说变化之后,没有留下任何迹象,即一切痕迹都没有。这四字,不仅说明诗人的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的,显示出他变化的彻底性。最后一句,诗人由眼前的自然景物联想到渔村传来的几声悠扬的笛音。笛音随风而来,悠扬悦耳,使人听了感到一种宁静安谧的气氛,这不禁引起诗人内心的共鸣:“何处动吟情?”诗人在山野小楼中栖身,眼前是一片白云,耳边是几声悠扬的笛音,不由得触发了他内心的感慨,于是产生了吟诗抒情的念头:“何处动吟情?”这里的“吟情”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指,实指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怀,而其内涵则是无限的。“渔村”二字,既是实写,又是虚指,实是指代渔村,而其内涵则是无限的。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闲逸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