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三

那下飞来水面浮,却来遮里问踪由。
只因回首不知处,一捏通身冷汗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三》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忠臣义士遭遇的感慨和不平情感的诗作,体现了宋代释智愚对忠诚与智慧的理解。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释智愚,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人。他在16岁出家于近邑的普明寺,后受请入住灵隐寺鹫峰庵。景定元年(1260年)至五年(1264年),他在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居住。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他迁至径山兴圣万寿寺,咸淳五年(1269年)去世,享年八十五。他是运庵禅师法嗣。

  2. 诗作原文:《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三》原文如下:那下飞来水面浮,却来遮里问踪由。只因回首不知处,一捏通身冷汗流。这首诗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义士遭遇的深刻思考和不满情绪。其中“那下飞来水面浮”暗示着某种事物突然而来,而“却来遮里问踪由”则是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事物进行追问,寻求原因。然而,“只因回首不知处”,意味着在追寻原因的过程中,诗人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最后,“一捏通身冷汗流”则是诗人在这种迷茫和困惑中感到的恐惧和不安的表现。

  3. 诗歌主题:《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三》的主题是对忠臣义士遭遇的反思和不满。诗人通过对忠臣义士遭遇的描写和思考,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公正的渴望。

《偈颂七十二首 其十三》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公正和正义问题,追求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