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彻上人游台雁

多人乞语过台雁,上人亦向那边游。
寒拾不能登妙觉,只为贪著山水幽。
巨罗长年抱膝坐,痴痴更是不知休。
春花正开香满路,日轮卓午山气收。
乘兴去时宜速速,乘兴回来莫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彻上人游台雁》是宋代诗人释如珙的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释如珙的身份背景:释如珙,字子璞,号横川,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精通书法和绘画。他的生平中有许多值得记述的细节,比如十五岁时从父亲那里接受了出家为僧的教育。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在《送彻上人游台雁》中,“多人乞语过台雁,上人亦向那边游”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1. 诗意解读
  • 自然景观描绘:释如珙通过对自然景物——特别是“台雁”——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赞美。这种表达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其生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艺术特色
  • 绝句的韵律美:作为一首七言绝句,《送彻上人游台雁》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即简洁明了、含蓄蕴藉。诗中的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性又富含哲思。
  1. 文化价值
  • 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宋代,佛教影响深远,释如珙作为僧侣的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和社会认同感。
  1. 历史意义
  • 文人与佛教的交流:释如珙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显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宗教和哲学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种跨领域的沟通方式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送彻上人游台雁》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宋代文化与思想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及其文化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