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一胡府冬日山行

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
亭傍疏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
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
烟澹凤城门欲掩,夕阳归路竹兜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一胡府冬日山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此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之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在诗文方面成就卓著,书法和绘画亦是造诣深厚。其诗作多以豪放著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 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 亭傍疎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 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
  3. 诗歌鉴赏:首联“笔床药灶趁霜晴,闲向山中乐宦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场景,诗人利用笔床和药灶作为写作的工具,享受着清新的霜天带来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淡泊与超然。次联“亭傍疎林看石坐,径穿幽洞绕溪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亭台旁稀疏的树林,以及曲折的小径和溪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尾联“雁来红叶我容老,御爱黄花晚节清。”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秋雁和黄花的形象,表达了一种高洁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陪一胡府冬日山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