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唐栖寺

飒飒寒声折苇风,唐栖岸下泊孤篷。
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唐栖寺》是宋代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寺院景色,通过寒声、孤篷、枫叶等元素,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对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追求。

从艺术手法来看,《泊唐栖寺》运用了细腻的意象描写。“飒飒寒声折断芦苇风”这句,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秋风扫过水面的景象,芦苇随风摇曳,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以简驭繁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动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泊唐栖寺》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迈僧人的怀念以及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通过对比老年僧人与自己,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从文学价值来看,《泊唐栖寺》作为宋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诗中的“泊唐栖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点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林希逸在《雪岑和尚续集》中收录了释行海的近体诗作二卷,可见其文学成就受到当时文人的高度认可。

从诗歌的社会影响来看,《泊唐栖寺》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泊唐栖寺》作为一首充满意境的宋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