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寒声折苇风,唐栖岸下泊孤篷。
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来确定诗句在诗中的具体位置,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相关注解进行理解。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本题要求逐句解释,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和分析,同时注意注释的提示,最后还要有赏析。如第一句“折苇风”,意思是秋风阵阵,芦苇发出飒飒的声音。第二句“白头不见颐山老”,“颐”是人名,《唐诗三百首》中有《送顾侍御赴剡中》,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姓顾的友人饯行时所写。“颐山”即指这位名叫顾侍御的朋友。第三句“寂寞门前枫叶红”,这句的意思是说,门庭冷落,门前的枫树叶已经红了,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寂寞之感。
【答案】
泊唐栖寺
飒飒寒声折苇风,唐栖岸下泊孤篷。
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
译文:
秋风吹过,飒飒作响,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我来到唐栖寺岸边停泊一舟,泊于岸边的孤篷之下。
我见不到那位白发老人,他已离开家乡颐山去了,只留下我独自面对空荡荡的门庭;门前的枫树已经红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到江阴看望友人,因故滞留不前。友人即将离去,诗人写下了这首送行的五言绝句。
“飒飒寒声折苇风”一句,写诗人来到江阴后停泊江边的情景。诗人停泊江边后,首先看到的是秋风阵阵吹拂着芦苇发出飒飒的声音。这种景象很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想。“折苇风”三字用得极为传神,它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季节,而且写出了秋风的凛冽和芦荻的挺拔。“唐栖岸下泊孤篷”一句,进一步描写诗人停泊江边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江面宽阔,水势浩渺,停泊江边只能泊一只孤篷。从诗人的感受来说,这里既有江天辽阔之慨,又有江流浩渺之叹,更有羁旅漂泊之愁。
“白头不见颐山老,寂寞门前枫叶红”。诗人在船上望见朋友远去的背影,只见那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离乡背井而去,只留下他一人面对空荡荡的门庭;门前的枫树已经红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景象。诗人以枫叶红来形容门前的景色,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和寂寞之感。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