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

三十馀年不在家,齿摇发白眼昏花。
如今送子东归去,心逐征帆过白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是宋代释行海所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侄孙周上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行海:释行海为北宋僧人,其生平资料不详。据现存文献记载,他可能是一位在佛教界有一定声望的人物。
  • 文学地位:释行海虽为僧人,但同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留下了多部作品,其中《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便是其中之一。
  1. 诗词原文
  • 全文:”两年相伴白云间,一棹秋风又独还。目断江南无过雁,小楼寂寞对青山。”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与侄子离别的场景和心境。诗中“两年相伴白云间”,描绘了长时间共处一处的生活;“一棹秋风又独还”,则展现了离别时的萧瑟秋意。诗句“目断江南无过雁,小楼寂寞对青山”透露出诗人对侄孙未来的关切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和离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侄孙离开后的孤独和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侄孙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如“目断江南无过雁”,暗喻对侄孙平安的牵挂。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哀愁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送侄孙周上人归剡余亦入吴门》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理解释行海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创作技巧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