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
东海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
眼耳俱忘,观听皆灭。
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三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六》是一首由宋朝释月涧所作。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西江十八滩声,
太白峰头同一眼听。
东海泼天涛澜,
集云峰顶同一耳观。
眼耳俱忘,
观听皆灭。
接下来将简要探讨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深远。例如,“西江十八滩声”和“太白峰头同一眼听”等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暗含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线索。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释月涧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