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
东海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
眼耳俱忘,观听皆灭。
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赏析。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答。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六”是这首诗的题目,点出了此首诗的主要内容。“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诗人在西江边,听到江水的声响和山中回荡的声音,仿佛看到太白山巅有眼睛可以聆听这些声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声、山音比作人眼耳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高水急的景象;“东海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诗人继续描写,从东海到太白,再从太白回到东边,仿佛置身于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之中;“眼耳俱忘,观听皆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宏大景象的感受,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双眼和耳朵,也忘记了一切,只感受到眼前的景色和声音。这里的“观”“听”,既是诗人的感官体验,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三十年后重新举,舜若多神惊吐舌”,诗人感叹时光流转,三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伟大的人物都已经去世了,而如今却还能见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让人惊叹不已。
【答案】
译文:
在西江边听到了江水的声响和山中回荡的声音,仿佛看到太白山巅有眼睛可以聆听这些声音。从东海到太白,再从太
白回到东边,仿佛置身于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七言绝句。首联“西江十八滩声,太白峰头同一眼听”写长江三峡之险峻。颔联“东海
泼天涛澜,集云峰顶同一耳观”,写长江三峡之浩渺。颈联“眼耳俱忘,观听皆灭”,用典抒发感慨。尾联“三十年后重
舜若多神惊吐舌”,借景抒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情景交融,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