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
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
【诗句】
荐福鲁山长老请赞
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
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
【译文】
在荐福寺的长老们请求赞颂时,我想起了在大江东边出生的人和那些在大江以西修行的人。他们都是修行者,但并非都是合格的僧人。我曾经见过宋朝的三十七名邪恶的修行者,最后都陷入了天童寺的网中。这些修行者被佛教所折服,将佛祖视为仇敌,将僧侣视为冤家。我曾五次隐居在山上,但没有一样是精通的。我对宗教没有贡献,也没有传授佛法。我曾经效仿佛照大师在秀岩寺的做法,但我深感惭愧,因为我无法像五宿观中的老僧那样有道德。我曾花费时间去绘制佛像,但最终却玷污了清澈的天空。我只能在雪矶头钓鱼,整天看着远方的青山依旧那么青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态度的失望和批评。他认为那些修行者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佛教的教诲,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实践佛法。他看到了宋朝三十七名邪恶的修行者的结局,这些人都被天童寺的法网所捕获。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僧人的不满和批评,认为他们对待佛祖和僧侣的态度过于偏激。
尽管诗人对僧人的行为感到失望,但他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无法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完美。因此,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僧人的努力和贡献,而是表示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诗歌中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他选择了在雪矶头钓鱼这样的简单生活方式,以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