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六

忘却当年密授句,枉教一众吃辛苦。
夜来枕上忽忆著,年年五月黄梅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六》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原妙的作品,体现了佛教的至理和修行的境界。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原妙号高峰,俗姓徐,吴江(今属江苏)人,于十五岁出家,初师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他是一位有深厚佛法修为的禅僧,其作品《偈颂六十七首》是其修行心得的体现。
  2. 诗中主题:”万法归一”与”一何归”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源于同一根本的观念,而这一归宿在于个人内心的领悟。这种思想体现了禅宗的“见性成佛”的理念,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达到解脱的境界。
  3. 艺术特色:释原妙运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复杂的哲学思考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感受的诗句。这种简洁明了的风格使得《偈颂六十七首》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4. 历史影响:释原妙作为禅宗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不仅在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偈颂六十七首》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诗歌与佛教思想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后来的文人墨客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六》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它引导人们去探索生命的真谛,体验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