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七

一叶落,天下秋。
一尘起,大地收。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七》是宋朝释原妙的作品,属于佛教文学的范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1. 作者生平
  • 释原妙:释原妙是宋朝的一位高僧,以写诗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还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在《偈颂六十七首》中,他通过诗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选择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这种生活态度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诗歌内容
  • 描述自然:在《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七》中,释原妙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他用“一叶落,天下秋”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一尘起,大地收”则比喻人心的波动和世界的变迁,暗示着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 表达修行:这首诗进一步表达了释原妙对于修行的态度。他认为,尽管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追求功名利禄,但真正能够达到内心平静和超脱的是那些有意气、不风流的人。这表明,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超越。
  1. 哲学内涵
  • 万法归一:通过“万法归一一何归”这一句子,释原妙提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他认为,所有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回归到一种基本的真理或状态,即“只贵惺惺著意疑”。这里的“惺惺”指的是清醒、明智的状态,而“着意疑”则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
  • 心绝处金乌夜半彻天飞:这句话进一步阐释了释原妙关于内心修行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人的心达到一种极端纯净的状态时,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光明也能从内心发出,照亮整个世界。这反映了释原妙认为,内心的清净和光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偈颂六十七首 其十七》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更是释原妙对于生活和修行的一种独特见解的表达。它提醒人们,虽然世界充满了变化和诱惑,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就能够超越物质的世界,达到一种真正的精神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