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浩浩说无言,政使无言恰是边。
若道阿师能答话,五刑何止更三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时人浩浩说无言,政使无言恰是边。
若道阿师能答话,五刑何止更三千。
《送浃上座如馀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收录于《后山集》。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余杭的慈觉寺讲经的场景,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佛学、文学和艺术的内容。
陈师道(1053-1102年),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末年彭城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豪迈激昂、慷慨悲壮著称,风格独特。他的诗作多以议论见长,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这首诗中,陈师道通过描绘慈觉寺的讲经场景,表达了他对佛法和修行的看法。他提到:“我今欲说此义难为辞。”这句话表明了他在讲述佛法时感到困难重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可能是因为佛法深奥而复杂,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领悟才能够真正理解。同时,这也反映出陈师道对于佛法的虔诚和敬仰之情。
诗中的“天女散花”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它暗示着佛法的慈悲与普度众生的精神。天女的形象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她们在空中飞舞,洒下无数的花朵,象征着佛的教诲如同花朵般美丽而纯洁。这种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赞美之情。
《送浃上座如馀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陈师道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还表达了他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陈师道及其诗歌创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