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无烟昼不开,杖藜同访古如来。
声求色见无非道,举似时人一任猜。
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其一
介绍
《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雨中同无求游龙山胜相观丈六金铜像历诸小刹无求作诗纪事次其韵三首 其一》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龙山之阳,有金铜像一,高丈六尺。
昔唐明皇时所为,以奉释迦牟尼佛也。
自开元至元和,一千二百六十五年。
其间风雨剥落,多已残毁。
余与李公垂宿于山下之草堂,明日雨霁,遂与无求上山,访其遗迹。
因问山僧:“此金铜佛在何处?”
僧指一新构之堂曰:“此乃殿也。”
既至,则见佛像在焉。
予谓:“斯人信古而好道,虽在人间如出世;吾辈信今而乐俗,虽在圣代似为愚。
夫以古为非今,则古者不可用;以今为是古,则今者不可法。
若皆信今而乐俗,则天地亦圣人矣!
夫佛以寂灭为宗,吾以生人为贵。
彼以利生为行,吾以无欲为心。
然则释氏之教,虽出于吾身而可施于物;吾曹之事,虽在于此山而可传于外。
且吾曹居处饮食,尚不如彼僧之节俭也,况于讲说?
彼僧每坐必拱手足,俯伏仰卧,终日不息,吾曹起居饮食,动息不拘,夜行乘轿,朝游驰马。
吾尝谓:“吾曹今日之事,虽在于此山而不可留;彼僧来生之事,虽在于此世而未可知也。”
噫!彼以佛为名,吾岂以佛为实耶?
吾尝读释氏书云:“譬如园中有花,或红或紫。”
予意园中之物,亦有红紫者,亦有白黑者。
吾曹何尝异于彼花哉?
又闻佛经云:“譬如梦中所见,非是我身。”
予意睡间之所梦,皆是我形,何以知梦非我哉?
又闻经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彼虽不言,吾知其味。”
吾曹之于世也犹是,彼虽无言,吾知之深矣。
予尝读经云:“譬如月轮在空,光色皎洁,照耀万物。”
予意世间之物,皆有光彩,皆有光辉,吾曹何尝异于彼月哉?
又闻佛经云:“譬如镜花水月。”
予意镜中花者,水中月者,皆是幻妄,不足为实也。
又闻经云:“如来智藏,本无言语。”
予意如来藏心,固本无言也;
如来现形说法,亦本无言也。
予尝读经云:“譬如空中之音,闻者无形。”
予意世间之声闻耳中者,皆是虚闻,非有形者也。
又闻经云:“譬如野马尘埃中。”
予意世人之心,在尘埃中者,皆是妄心,非真实矣。
又闻经云:“譬如梦中之人。”
予意梦中之人者,皆是假人,非真实者。
又闻经言:“譬如真金不怕煅火。”
予意真金者,固不畏煅火也。
又闻经言:“譬如金刚石。”
予意金刚石者,固坚不可摧也。
又闻经言:“譬如莲花出水。”
予意莲花者,自然而出者,非由人力也。
又闻经言:“譬如明月出天。”
予意明月者,自然而出者,非由人力也。
又闻经言:“譬如虚空之中。”
予意虚空者,无形之体也,非有形者也。
又闻经言:“譬如大泽之中。”
予意大泽者,广大之池也,非独一隅者也。
又闻经言:“譬如千江水东流去。”
予意千江者,众多之川也,去向不同也。
且释氏之言,虽如此类,然皆有所托。
故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又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又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盖知不可以求神而求其佑也。
且释氏之说,皆出于人情,故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夫佛果有灵,应鉴无知之辈。
若果有灵,宜鉴有知识之士。
若果有灵,宜鉴当世之士。
若果有灵,宜鉴后世之人。
若果有灵,宜鉴天下万民。
但佛果无灵,亦何必鉴?
吾尝读经云:“譬如盲者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吾意盲者骑瞎马者,皆是盲人也。盲者骑瞎马者,皆是瞎人也。
且夫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目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足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口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声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形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影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名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皆是无名之马者也。
盲者骑瞎马者。
是故吾常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者,以为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