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张谦中

道人髭须似民部,平生篆隶心独苦。
世间笔墨一点无,骎骎气象追千古。
道人得师在何许,秦汉鼎彝周石鼓。
若峄山碑若诅楚,二李而下初不数。
异时心醉不窥园,依绳作直规作圆。
一朝妙解古人意,脱落尺度诚其天。
嗟君绝艺世无敌,勿示时流渠未识。
我亦当年好古人,推席为君三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道士张谦中》是一首由南宋文学家、诗人饶节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明意用到昔人波澜处,饶节赠道士张谦中诗云:“道人髭须似民部,平生篆隶心独苦。世间笔墨一点无,骎骎气象追千古。”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张谦中的外貌及其书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展示了他对篆书、隶书的精湛造诣和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

  2. 艺术特色

  • 篆隶结合:饶节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篆书和隶书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张谦中在书法上的深厚造诣,以及他能够驾驭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书法技艺的能力。
  • 历史底蕴:通过提到“秦汉鼎彝周石鼓”,饶节展示了张谦中对于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体现了他的学术素养和对历史的尊重。
  • 创新精神:“若峄山碑若诅楚”等句子表达了张谦中对于书法艺术的创新追求,他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展现出一种创新的精神。
  1. 创作背景
  • 饶节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饶节的诗作往往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个人情感。
  •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或个人经历有关,反映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1. 文化价值
  • 《赠道士张谦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书法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也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赠道士张谦中》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思想。它通过饶节的独特视角和深情笔触,展现了张谦中作为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者,还是普通的读者,这部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