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山茅屋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竹。
闲云满堑白日长,咿唔朝暮声琅琅。
芸窗纸破漏月影,石砚水满涵天光。
风尘频动遍丘壑,此处怡然有真乐。
门静应无俗客过,茅深不怕秋风恶。
高人有才济当路,会见徵贤日三顾。
愧我飘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稠山茅屋》是宋代诗人饶鲁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幽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乱山之中结茅屋顶的生活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宋代诗人饶鲁,他以诗歌创作著称,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高洁情操。他的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稠山茅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2. 原文内容:《稠山茅屋》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乱山之中隐居的情景。诗句“乱山堆翠如削玉”形象地刻画了山峰苍翠欲滴、如同精雕细琢的玉石一般的景象。接着,“中有幽人结茅屋”则点明了诗人居住之所,一个简朴而幽雅的茅屋,成为诗人精神寄托的所在。
  3. 整体翻译: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过程。从柴门掩映于青苔之中,到书院旁修竹随风摇曳,再到闲云满堑、白日长照,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4. 词句注释:诗句中的“柴扉”指的是用柴片做成的门;“苍苔”指覆盖在门前的青色苔藓;“书院”指古代的学校建筑,这里借指诗人的书房;“萧萧”形容竹子的声音;“咿唔”则是吟哦声;“朝暮”则表示日夜之间。
  5. 白话译文: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境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所处的环境——乱山中的茅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6.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面对纷繁世事时,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心境的形成,既可能是由于社会环境的逼迫,也可能是个人性格使然,但无论如何,诗人能够找到一处清幽之地,过上这样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选择。
  7. 名家点评:对于饶鲁的这首诗,不同的学者和评论家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的理想,而有人则从中看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表达。无论观点如何,这首诗都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稠山茅屋》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理想图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和满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