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严子陵钓台作四首 其三

闻个狂奴足,生平在草莱。
不荣升帝腹,宁自踏鱼台。
步武中朝下,胼胝故国回。
沧浪重一濯,京雒有尘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严子陵钓台作四首》是宋代诗人庞籍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描绘了严子陵的人格魅力和他对钓鱼台的钟情。接下来,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北宋宰相。他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曾任黄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不久后,他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等职。在官场上,庞籍也颇有建树,历任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官职,并被封为颖国公。此外,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他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深得当时文人墨客的敬仰。
  1. 诗歌原文
    闻个狂奴足,生平在草莱。
    不荣升帝腹,宁自蹋鱼台。
    步武中朝下,胼胝故国回。
    沧浪重一濯,京雒有尘埃。
  • 这首诗共有四首,这里引用的是第三首“其三”的部分内容。诗中的“闻个狂奴足”,指的是严子陵的高尚品质和不羁个性,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不受世俗束缚。而“不荣升帝腹”,则表达了严子陵对于权力地位的不屑一顾,宁愿选择隐居生活。“宁自蹋鱼台”则是说他宁愿选择在钓鱼台上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去追逐那些虚名和利益。
  1. 诗意解读
  • 这首诗通过描述严子陵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独立性格。他不追求名利,只愿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严子陵精神世界的赞美,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懂得人生价值的人。

庞籍的《经严子陵钓台作四首》不仅是一首赞美严子陵品格的诗歌,也是对古代士人精神的一种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严子陵的性格特点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宋代文化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和推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