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五

胡马纵横压上流,朝廷岁岁讲防秋。
相公必欲安淮甸,早发官兵据寿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其五》是宋代诗人庞谦孺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胡马纵横压上流,朝廷岁岁讲防秋。
    相公必欲安淮甸,早发官兵据寿州。

  2. 诗歌内容概述

  • 首句“胡马纵横压上流”,描绘了胡人的骑兵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气势如虹,给中原带来压力。
  • “朝廷岁岁讲防秋”,反映了朝廷年年都要准备秋季防御,以防胡人的侵袭。
  • “相公必欲安淮甸”,指出宰相(相公)想要安定淮甸地区,即淮河流域的稳定。
  • “早发官兵据寿州”,建议朝廷应迅速派遣官兵占据寿州,以保卫国家的边疆。
  1. 艺术特色与表达效果
  • 对比手法:通过胡马的横行和朝廷的防备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边防危机感。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将领们的期待和勉励。
  • 修辞运用:诗中的“铁鹞乘时转海津”,“兜牟闪闪白如银”等用词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南宋时期,边境经常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特别是淮河流域是重要的防御线。
  • 此诗反映的是当时边防官员和民众面临的困境,以及统治者对于国防安全的担忧。
  1. 文化价值
  • 作为宋代诗词的一部分,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诗歌激发人们对和平与安全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1. 教育意义
  • 该诗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让读者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国家危难时刻的应对策略。
  • 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培养人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家园。
  1. 审美情趣
  • 诗歌的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 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和平的珍视。

《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其五》不仅在军事防御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