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六

京口人来说禁江,似闻胡骑再跳梁。
夜来急递传新报,见说官军战顺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庞谦孺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对朝廷忠诚的诗歌。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概述
  • 作者信息:庞谦孺,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诗中内容推测,他可能身处一个政治氛围紧张的时代。
  • 诗歌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胡人和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威胁日益严重,朝廷对边防安全极为重视。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铁鹞乘时转海津,兜牟闪闪白如银。只今边郡羞投拜,淮北淮南正杀人。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北方军队的强大,以及他们如同银色的飞鹰般快速移动。后两句则表明了边郡的将士们因连年征战而身心疲惫,甚至开始感到羞耻。
  • 闻道诸军遣军嵬,柘皋合战打头回。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此句表达了战场上士兵们英勇奋战的场景,诗人通过“打头回”这一形象的词汇,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时,诗人也呼吁宣抚亲自上阵,展现了前线将领的英勇气概。
  • 胡马纵横压上流,朝廷年年都防秋。相公若想安淮甸,早派官兵扰寿州。
    此句反映了胡人骑兵的横行霸道,朝廷不得不常年防备。诗人借此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能派遣军队去骚扰寿州,以减轻淮甸地区的军事压力。
  • 黏罕中原间(间)陷两京,胡儿未晓逆(退)顺。(注:黏罕指金国首领完颜黏罕,间字疑误)
    此句表达了北方胡人对中原的侵略意图,以及他们对中原文化的不了解。诗人通过“逆(退)顺”二字,暗示了胡人的无知和鲁莽。
  1. 文学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民族矛盾和边疆安全形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用词精准,意象鲜明,体现了诗人较高的文学素养。
  1. 思想内容
  • 忠君爱国:诗人通过描写战场的残酷和对朝廷的忠诚,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 忧国忧民:诗人关注边疆的安全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庞谦孺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 后世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在文学史上仍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宋诗的一个代表。

庞谦孺的《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