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蛩

尚有一蛩在,悲吟废草边。
想于深夜里,自忆早秋前。
胜负皆成梦,孤寒似可怜。
晚年飘泊老,此况亦同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闻蛩》是宋代诗人顾逢所作,诗中描绘了深夜中蟋蟀的悲鸣与作者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一种孤寂和对往事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顾逢,字郡际,号梅山樵叟,吴郡人,即今天的江苏苏州地区。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陈泷、汤仲友、高常齐名,享有“苏台四妙”之称。他的诗歌风格以五言为主,深受后人所推崇。
  • 除了诗歌创作,顾逢还擅长书法,有《船窗夜话》、《负暄杂录》、《诗集》等多部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尚有一蛩在,悲吟废草边。想于深夜里,自忆早秋前。胜负皆成梦,孤寒似可怜。晚年飘泊老,此况亦同然。

  2. 诗歌鉴赏

  • 诗的前两句“尚有一蛩在,悲吟废草边”,通过“尚有一蛩”这一细节描写引入蟋蟀的形象,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紧接着“悲吟废草边”,不仅点明了蟋蟀的位置,也暗示了它的悲鸣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 第三句“想于深夜里,自忆早秋前”,将作者带入了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展现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第四句“胜负皆成梦,孤寒似可怜”,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自身孤独境遇的感受。
  • 最后两句“晚年飘泊老,此况亦同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和共鸣。
  1. 文学价值
  • 《冬夜闻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是研究宋代诗歌文化的重要作品之一。
  • 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通过对蟋蟀悲吟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命运的深层次思考。
  1. 历史影响
  • 《冬夜闻蛩》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顾逢的这首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学习宋诗的典型例子,同时也为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口。
  1. 艺术特色
  • 《冬夜闻蛩》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如运用意象、借物抒情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情感真挚而充满深意,体现了顾逢诗歌创作的高超技艺。

《冬夜闻蛩》不仅作为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后人传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能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与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