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
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
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观斗蟋蟀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斗蟋蟀有感》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斗蟋蟀这一现象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观斗蟋蟀有感》的作者顾逢,号梅山樵叟,是宋代吴郡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为突出,除了这首诗外,他还创作了如《船窗夜话》、《负暄杂录》等诗集。
作品原文:这首诗通过描绘斗蟋蟀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于争斗与生命终结的哲思。“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反映了昆虫间的生存竞争和生命的脆弱性。
诗歌鉴赏:在《观斗蟋蟀有感》中,顾逢不仅描述了斗蟋蟀的情景,还隐含地批评了那些盲目追求胜利的行为。“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揭示了过度竞争可能导致的失败和空虚。
情感寄托:通过对蟋蟀争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社会浮躁的批判。“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凉的画面,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社会影响:尽管这首诗作在内容上带有深刻的哲理,但其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思考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新视角。
《观斗蟋蟀有感》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