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来高寺,终朝脱帽翁。
四檐青嶂下,一枕绿阴中。
云意看无尽,禽声听不同。
楼台城市有,何地觅凉风。
晞渊仲斋避暑
介绍
《晞渊仲斋避暑》是宋代顾逢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顾逢,字郡际,号梅山樵叟,是宋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学诗于周弼,擅长五言诗,与陈泷、汤仲友、高常齐名,有“苏台四妙”之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诗歌原文: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诗人选择在高寺避暑,脱去帽子,享受清凉。在四檐青嶂之下,一枕绿阴之中,云意无边,禽声各异。城市楼台虽多,却难以觅得一丝凉风。这种对自然清新之气的向往,使得诗人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和谐。诗意解析: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避暑胜地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描绘夏日高寺的清凉氛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诗中的“云意看无尽”,形象地展现了高寺周围云海茫茫,仿佛永无尽头的景象;“禽声听不同”则反映了不同季节鸟儿鸣叫的差异,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传达了诗人对于逃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对细节的精细捕捉和对情感的深入挖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理想化的世界,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夏日避暑图景。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云和禽鸟,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层次,也使得整首诗更具哲理性。文化意义:《晞渊仲斋避暑》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承载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安宁的不懈追求。
《晞渊仲斋避暑》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