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秦桧联

我闻在昔,惟伊尹格于皇上;
民到于今,微管仲吾其左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秦桧联”是一首宋代时期的对联,出自《相阴清话》,由阮文达所铸的秦桧夫妇像上挂载。此联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故事、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贺秦桧联”是宋代阮文达平定蔡京叛乱后的产物。据《相阴清话》记载,阮文达缴获大量兵器,并以此铸成秦桧夫妇的跪身像,置于岳王坟前。
  • 作者介绍:阮文达,南宋时期的官员,以其清廉著称,在平定蔡京叛乱时表现出色,因此铸像纪念。
  1. 文学特点
  • 语言精炼:上下联均用四字句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批判和讽刺。
  • 情感表达:通过互相指责的形式,展现了秦桧夫妇的丑恶嘴脸,体现了作者的愤怒和不满。
  • 象征意义:秦桧夫妇作为历史上的奸臣形象,被赋予了强烈的负面色彩,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态度和评价。
  1. 社会影响
  • 历史评价:此联一出,即刻成为流传甚广的佳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被视为后世文人创作的典范。
  • 文化传承: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讲述忠良被害、权奸误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意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警示后人要时刻警醒,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贺秦桧联”不仅仅是一副简单的对联,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学及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