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炉爇处清烟霭,铁磬敲时晓韵寒。 一穿数珠粗又重,拈来百八不相谩。
《山居其六》是一首出自宋代的文学作品。
字在犙,新会人,俗姓朱。他生活在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最初在肇庆鼎湖莲花洞修行,后剃发受戒于蒲涧,并成为第二代住持。弘赞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明代末年的宗教文化与思想变迁。
山居 其六 瓦炉爇处清烟霭,铁磬敲时晓韵寒。 一穿数珠粗又重,拈来百八不相谩。 注释: 1.瓦炉:陶瓷制的火炉。爇(ruò):烧;燃。2.晓韵:指清晨的钟声或梵呗的声音。3.百八:即百八遍,佛教语。这里指念珠。4.谩(màn):虚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庙修行生活的诗,诗人描绘了清晨寺庙中的情景。 首句“瓦炉爇处清烟霭”,描绘了寺庙中瓦炉燃烧时,烟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清烟霭”形容烟气朦胧
注释: 寒灯独照影微微,疏屋风吹雪满衣。 这句诗描述了山居夜晚的景象,一盏孤灯映照在窗户边,微风拂过,雪花飘落在身上。 忽忆五台趺坐处,万年冰里一柴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了五台山的景色,那里的千年冰洞中,有一扇柴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寒灯、疏屋、雪花等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