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五月初三

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
彩丝长命斗新奇,还是端阳近。
想见瑶池仙韵。
对蟠桃、朱颜相映。
篆飘宝鼎,酒满霞觞,黄堂深静。
超悟真筌,凤归不作登台恨。
庆馀有子在河图,详试龚黄政。
好是棠阴清永。
且游戏、壶中光景。
会有飞诏,却奉轻轩,天朝归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五月初三》是宋代作者鼓峰创作的一首诗词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彩丝长命斗新奇,还是端阳近。想见瑶池仙韵,对蟠桃、朱颜相映。篆飘宝鼎,酒满霞觞,黄堂深静。超悟真筌,凤归不作登台恨。庆余有子在河图,详试龚黄政。好是棠阴清永,且游戏、壶中光景。会有飞诏,却奉轻轩,天朝归观。
  2. 诗词赏析
  • 《烛影摇红·五月初三》以五月初三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五月初三这一天的景色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向往之情。
  • “风入虞弦,麦秋向晚梅天润。”这句诗描绘了微风拂过琴弦,麦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新的景象。这里的“梅天润”可能指的是梅雨季节,雨水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机盎然。
  • “彩丝长命斗新奇,还是端阳近。”这里提到了彩丝(五彩丝线),它通常在端午节时佩戴,代表着吉祥和健康。诗人通过对比端午节与五月初三,表达了对端午节日气氛的喜爱。
  • “想见瑶池仙韵,对蟠桃、朱颜相映。”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瑶池中的仙女们手持蟠桃,与诗人一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这里的“朱颜”可能指的是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篆飘宝鼎,酒满霞觞,黄堂深静。”这里提到了篆书飘逸,宝鼎中煮着美酒,黄堂内静谧安详。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超悟真筌,凤归不作登台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他超越了世俗的名利,不再为仕途上的得失而烦恼。这里的“真筌”可能指的是真正的学问或真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知的决心。
  • “庆余有子在河图,详试龚黄政。”这里提到了庆余的孩子正在研究河图洛书中的治国之道,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
  • “好是棠阴清永,且游戏、壶中光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喜欢在阳光下享受悠闲的时光,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 “会有飞诏,却奉轻轩,天朝归观。”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可能会接到朝廷的召唤,但他选择继续隐居山林,享受平静的生活。这里的“飞诏”指朝廷的诏书,意味着可能会有新的任命或任务到来。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和感慨。
  • 诗人通过对五月初三这个特殊日子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拥有超凡脱俗的生活。
  • 诗歌中的哲理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反思人生经历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 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生活情感的真挚表达。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词的风采。

《烛影摇红·五月初三》是一首描绘五月初三美好景象的诗词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词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