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向晚春寒,罗衣不奈东风冷。 屏山寂寂带斜阳,但见鸦成阵。 槛外落梅如粉。 又匆匆、清明相近。 桃花依旧,碧水自流,海棠未醒。 酒宿灯昏,无聊怕到黄昏静。 月明倚遍曲阑干,少个年时影。 柳外离鸿相应。 怅因循、归期未定。 伯劳东去,归燕西飞,此情谁省。 注释: - 烛影摇红:一种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向晚春寒:傍晚时分,春寒料峭。 - 罗衣不奈东风冷
【注释】: 1、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烛影摇红近》、《烛影摇红慢》、《烛影摇红慢近》。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几日:几天。 3、芳菲:指春天的花草树木。 4、阴:阴暗,不明朗。 5、小阑:小窗。 6、更无人:更加没有人。 7、榆钱:榆树的种子,俗称“榆钱”。 8、柳丝长、暮烟云碧:形容杨柳的枝条细而长,暮霭中烟雾弥漫如碧绿之色。 9、蓬山路远:比喻人生道路艰难遥远。 10
【注释】 上巳: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为春浴,又称上已节。半塘:即张园,位于上海城厢内西南隅,今南京西路西侧的一片小片土地,因有一座池塘而得名。 荻芽平岸:指江边的水草和岸边的芦苇。乳禽喧:形容水鸟鸣叫的声音。湔(zhān):洗涤衣物。流光:指流逝的时间。冷禅天、丛铃碎杵:僧寺中的钟声悠远而深沉,磬声则清脆响亮。芳游何在:美好时光何时再来?清角无端:笛声凄凉。 春尽天涯:春天已经过去,诗人身在异地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烛影摇红·题葬花图》。下面逐句解析: 烛影摇红 题葬花图 - 题目:《烛影摇红·题葬花图》是一首咏物词,以“葬花”为题,描绘了春天落花的场景和词人的哀愁。 花落纷纷,残红满地无人管。 - “花落纷纷”,形容落花纷纷飘零的样子。 - “残红满地无人管”,意味着花瓣凋零后落在地面上,没有人去关心或收拾。 却教丫髻荷香锄,闲把馀花掩。 - “却教”意为“却让”
这首诗是元代词人张雨的《烛影摇红·元宵》。 翻译: 烛光摇曳,照亮了节日的街道。 天边的箫声与管乐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烦。 不要说酒可以驱散心中的忧愁。 当酒醒时,愁绪又会涌上心头。 倚在窗前,听着这深夜的漏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词作。词中的“烛影摇红”描绘了节日夜晚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
诗句释义: 1. 烛影摇红 忆远: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图景,蜡烛的影子摇曳生姿,诗人在遥远的他乡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或朋友。 2. 风送馀寒,梦回宝髻匆匆挽:风吹送来余寒意,诗人在梦中快速地整理着自己的发髻准备起床。 3. 新红嫩碧映阑干,乍听黄鹂啭:新的红色和绿色的植物映照在栏杆上,突然听到黄鹂的叫声。 4. 触我离怀一片。又思量、浮沉鱼雁:触动了我对离别的思念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咏柳词,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烛影摇红 春柳 金缕含烟,河阳几处青青色。 丝丝惯惹客边愁,挽就同心结。 漫道柔条无力,绾离情、江南江北。 随风低舞,带雨转垂,纤腰一搦。 南陌留春,池塘影转黄昏月。 灵和殿里最风流,是处经攀折。 送尽殷勤契阔,更堪怜、飞花似雪。 飘零水驿,袅袅楼前,灞桥初别。 我们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时要把握全诗的内容和主旨。 “烛影摇红”是题目,点明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作。 “烛影摇红”四句写词人夜宿孤舟中,遥望海天,见芳信飘洒;而此时又逢着春风吹送,更添愁绪。“芳信”指芳菲的信使,即花信风。“絮影萍痕”二句写词人所见所感:只见海上的浮萍,被海风吹拂着摇曳生姿,而柳树也随着微风轻摆,似乎也在招引行人驻足欣赏。“吹来遍”,暗示了春天来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冬天的末尾,已经过了三个月,但年宴还未准备好,还没有举行庆祝的仪式。这里的“椒花颂”可能是在说尚未完成的事情或准备工作。 2.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 虽然门户简陋(蓬门),但家中还保存着庆祝新生儿降世的传统,即挂红带和挂“弧”(一种儿童玩具)。这里的“悬弧”指的是悬挂的红色布条,通常用于庆祝婴儿出生
这首诗是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所作的《烛影摇红》。词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诗词如下: 楼上黄昏,绣帘垂地花光乱。斜阳犹自罥危阑,天末余红恋。人世东风悄换。怅玉妃、鸾绡泪浣。暮鸦啼后凤瑟,新声谁家歌管。 这首词的译文如下: 楼上黄昏时分,绣帘垂落,花朵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斜阳依旧挂在栏杆上,仿佛还带着春天的气息。人间的春风吹过,带来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