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汉
这首诗是宋朝词人晏殊的作品《天仙子·初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深院日长帘影侧(深院,庭院深处,形容空间幽静;日长,日光渐长,暗示时间推移;帘影侧,帘子的影子斜倚在墙上。):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庭院环境,阳光透过窗帘洒下,给庭院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气息。 2. 午睡初消眉晕碧(午睡,中午休息;眉晕碧,眉毛因为睡眠而变得有些发红,像染上了绿色一样。)
诗句释义 1 江城子:这是词牌名,为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 2. 春昼:春天的白天,暗示了这首词是春天或初春时节所作。 3. 黄金柳线蘸轻烟:形容杨柳细长如丝,轻轻摇曳,与烟雾融为一体的景象。 4. 舞窗前:指柳枝随风起舞,仿佛在窗前跳舞。 5. 惹情牵:柳枝的舞动引起了人的情感波动。 6. 坐过清宵,白日转思眠:过了一个清幽的夜晚后,日间转瞬即逝,让人感到疲倦,想要休息。 7. 睡起玉钗横枕畔
以下是对《月宫春·夜坐》的逐句释义: 1. 兰釭挑尽夜眠迟。心情若个知。 - 诗句解读:形容在月光下,作者的心情变得难以捉摸和理解。"兰釭"指的是一种古代灯具,通常由兰花形状的灯罩和金属底座组成,常用来照明。"挑尽"意味着用尽所有的光。“夜眠”则表明是在夜晚休息时。"迟"暗示了由于光线不足而难以入睡,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心情若个知"反映了对他人无法理解自己内心感受的无奈和困惑。 2.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把握诗中景物意象,最后分析运用的手法。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对考生识记能力的基本考查,考生要能熟练掌握诗词的内容,然后按要求输出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漏字现象。 “且略消停这会,料归也难留。”注释:暂且稍微休息一会吧,料想回去也不轻松。 “但合堪
这首诗是元代词人张雨的《烛影摇红·元宵》。 翻译: 烛光摇曳,照亮了节日的街道。 天边的箫声与管乐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烦。 不要说酒可以驱散心中的忧愁。 当酒醒时,愁绪又会涌上心头。 倚在窗前,听着这深夜的漏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词作。词中的“烛影摇红”描绘了节日夜晚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揭天箫管斗声频,搅得心儿彀
绮阁尽清幽,新制海红纨扇。 花里时时遮掩,恨相逢难见。 待他含笑扑蜂儿,才露春风面。 不是几经寒暖,那这般留恋? 诗句释义: 绮阁:华丽的楼阁,代指美人居住的地方。 新制海红纨扇:制作精美的海红色纨扇。 花里时时遮掩:在花朵中时隐时现,遮掩着自己的容貌。 恨相逢难见:因相见而感到遗憾,因为相见的机会难得。 待他含笑扑蜂儿:期待他能带着笑意扑向蜜蜂,比喻等待某人的出现。 才露春风面
双调忆江南 本意 江南远,望去杳无踪。 魂梦氤氲迷舞蝶,水云飘渺没飞鸿。 心事听东风。 惟有月,两地得相同。 奈我凄凉眠锁闼,知伊曾否入帘栊。 遥对一宵中。 注释: 1. 江南远:指遥远的江南地区,表达了一种距离感和思念之情。 2. 杳无踪:形容非常遥远,没有踪迹。 3. 魂梦氤氲:形容梦境中的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4. 迷舞蝶:指蝴蝶在梦中飞舞,让人感到迷惑和美丽。 5.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先,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这是一首闺情词,表达了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女伴”句中的“女伴”指的是“我”。作者借写景抒情,表达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离别半载才相遇(半年后)才与丈夫相见。②归又何匆遽(为何匆匆忙忙)。③女伴画堂中,抵死长从(一直陪在身旁)难诉相思语(难以表达心中的思念)。④临行各泪回头觑(分手时各自流泪,回头相望)。⑤甚日还重聚
【注释】 1. 暮春:暮春时节,春天已过半。 2. 杜鹃啼处:杜鹃鸟在啼声中呼唤春天离去。 3. 莺儿老:黄莺儿因为春去而感到衰老。 4. 围屏懒靠:把屏风靠在一边,表示对春日的留恋。 5. 黛眉慵扫:眉毛因春意阑珊而不去梳理。 6. 博山炉里香缭绕:博山炉里的香料在空气中弥漫。 7. 韶光不管人烦恼:美好的时光似乎没有顾及人的烦恼。 8. 怕掀帘看,落花多少:生怕掀开窗帘去看那凋零的花。
【注释】 月中行:即咏月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有长有短,以四句为一绝。对月:指对着月亮写诗。 从来爱月是迟眠。 “从来”两句:意思是:我向来爱月总是在夜晚才睡,而今夜却不同寻常,它比往常更显得美好。 今夜恶生妍。 “今宵”两句:意思是:今夜的月亮比往日更为皎洁美丽。 故添光彩斗婵娟。 “故”两句:意思是:所以增添了月光和月色,使月亮更加光彩夺目。 婵娟:月亮的代称,这里指月色。 显得你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