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
诗句 月中行 采莲 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 淡烟深柳晚来风,结伴采芙蓉。 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 藕花裙湿鬓云松,人在落霞中。 译文 月夜下,我独自一人在池塘边采莲。 新丝轻轻染上石榴般的红色,彩虹挂在东面的窗户上。 淡淡的烟雾缭绕在深深的柳树旁,晚风吹来,荷花簇拥着采莲。 车轮上的细浪轻轻拉扯着花船的桨,两只白鹭落在清澈的水面上,摇曳不定。 荷花裙被雨水打湿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月中行 游湖心亭戏作》中的诗句。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楼台高矗水中央。 - 楼台耸立在湖中央,形容楼台高耸入云,位于水中的高处。 倒影漾湖光。 - 倒影在水中闪烁,与湖水相互映照,形成美丽的画面。 画船歌舫听如狂。 - 乘坐装饰精美的船只,听着歌声如同疯狂一般。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欢声笑语的景象。 多半载红妆。 - 许多人都穿着红色的衣服
【注释】 月中行:即咏月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有长有短,以四句为一绝。对月:指对着月亮写诗。 从来爱月是迟眠。 “从来”两句:意思是:我向来爱月总是在夜晚才睡,而今夜却不同寻常,它比往常更显得美好。 今夜恶生妍。 “今宵”两句:意思是:今夜的月亮比往日更为皎洁美丽。 故添光彩斗婵娟。 “故”两句:意思是:所以增添了月光和月色,使月亮更加光彩夺目。 婵娟:月亮的代称,这里指月色。 显得你团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然后根据注释理解其意思和情感,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月中行 用刘随州句”:这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运用刘随州的诗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摘自《荆州记》)的典故,以菊花喻人,暗指唐宣宗时期,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陵司马(即江陵县令),他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生活艰辛,但他依然保持高洁的志节。
【注】 行:古诗体裁之一,即七言绝句。 碧纱红:碧纱帐子,红色的被褥。 小鸭篆烟浓:小鸭子的篆纹在烟雾中显得十分鲜明。 云鬟双照卷帘栊(lóng):云鬓双梳,照着卷起的门帘。栊(lóng),门窗。 微醉唱春风:微醉时,唱着春天的曲子。春风,指曲调。 销魂景:使魂魄销散的景象。 茅店:茅草盖顶的小店。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还听远寺一声钟:还在远处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 【赏析】
月中行 闻筝 坐残断续丽谯钟。霜月媚帘栊。 秦筝巧按小墙东。曲度六么红。 想夫银甲谁言冷。轻拨似莺舌潜通。 奈何辄唤雁鸣空。好寄与秋风。 注释: 月中行:在月下行走。行,行走之意。 坐残断续丽谯钟:坐了很久,听不清断续的钟声。坐残,坐得太久,坐累了,没有精力再听了。 霜月媚帘栊:霜月的月光透过美丽的帘子。媚,美丽的意思。 秦筝巧按小墙东:秦地的筝音轻轻地按在那小墙的东面。秦筝,指秦代的乐器筝。
枯藤斜树水黄连。 荒余知几年。 时人能说野王阡。 还因姓字传。 注释:枯藤,枯萎的藤蔓。斜树,倾斜的树木。水黄连,黄色的水草。荒余,荒芜的余地。知几年,不知道多少年。时人,当时的人们。说,谈论。野王阡,指代野王墓。姓字传,通过姓氏来传颂。沧桑,世事变迁。又海田,又变成一片农田。 赏析:这首诗是顾野王(公元518—547年)《金铜释迦像铭》中的一段。顾野王为南朝陈朝的文学家、史学家,曾官至中书舍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月中行 昏黄云月有无中,一树露桃浓。 疏烟淡淡袅晴空。 去住任春风。 朱丝漫绾双鸦髻,人独立、石畔阑干东。 停箫负手醉芳丛。 玉靥背花红。 译文: 月亮在朦胧的天空中若隐若现,一树盛开的桃花显得格外娇艳。淡淡的烟雾缭绕在空中,轻轻飘荡。我随意地行走,任由着春风的吹拂
【诗句释义】 月中行题爪哇陈寒光天上人间集:这是在爪哇(印度尼西亚)陈寒光的诗作,收录于《天问》一书中。 披襟岸帻老疏狂:我披散着头发,头戴头巾,放浪不羁,豪迈潇洒。披襟,散开衣襟,表示不拘小节;岸帻,束起发髻,表示不修边幅。 秋叶为诗黄:我用秋叶作为题材,写就了黄色的诗篇。黄,这里指秋叶的颜色。 沧波呜咽断人肠:沧波即沧海,波涛汹涌,发出悲鸣之声,好像哽咽着一样。断人肠,形容声音凄切哀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语句的理解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月中行春情”是说诗人乘船在江上赏春,月下泛舟,心情愉悦;“和周清真韵”是说诗人与友人周清真相唱和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答案】 和周清真韵。葡萄斟满晕流红。初卸蜡光融。游丝轻惹罥雕栊。冷露湿金虫。褪残花事春归去,消几度残月疏钟。罗裙微动骂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