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岸帻老疏狂。秋叶为诗黄。沧波呜咽断人肠。沤没不成行。
余情分付凭烟水,况又有、燕语回樯。泠泠湘瑟海风长。无字也悲凉。
【诗句释义】
月中行题爪哇陈寒光天上人间集:这是在爪哇(印度尼西亚)陈寒光的诗作,收录于《天问》一书中。
披襟岸帻老疏狂:我披散着头发,头戴头巾,放浪不羁,豪迈潇洒。披襟,散开衣襟,表示不拘小节;岸帻,束起发髻,表示不修边幅。
秋叶为诗黄:我用秋叶作为题材,写就了黄色的诗篇。黄,这里指秋叶的颜色。
沧波呜咽断人肠:沧波即沧海,波涛汹涌,发出悲鸣之声,好像哽咽着一样。断人肠,形容声音凄切哀婉,如同断了人的心肠。
沤没不成行:被海水淹没,无法成行。沤,浸泡在水中的物体,这里指被淹没的人或物。
余情分付凭烟水,况又有、燕语回樯:剩下的情感,托付给飘荡的烟雾和水流,何况又听到燕子在船头上鸣叫呢。
泠泠湘瑟海风长:泠泠,清脆悠扬的声音。湘瑟,一种古代乐器,相传为楚地所产,因湘江得名。
无字也悲凉:即使没有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也感到悲伤凄凉。
【译文】
披散头发,系着头巾,放纵而豪迈,像秋天的树叶变成黄色一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发出悲鸣,像是要断绝人的生命一样,使人悲痛欲绝。把剩余的情感寄托给飘动的烟雾和流动的水,更何况还有燕子在船头鸣叫。即使是清澈的湘琴声伴随着海风传来,也是那么凄凉。即使没有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也感到悲伤。
【赏析】
此首诗是陈寒光在爪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披襟岸帻老疏狂”描写了诗人披散头发,系着头巾,放纵而豪迈的形象。这个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自由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颔联“秋叶为诗黄”则将秋叶比作黄色的诗篇。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悟。
颈联“沧波呜咽断人肠”描述了沧波(大海)的悲鸣之声,仿佛是在哽咽着。这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尾联“余情分付凭烟水,况又有、燕语回樯”则表达了诗人把剩余的情愫寄托给飘动的烟雾和水流,以及燕子在船头鸣叫的情景。这些情景都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