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

百谷王,符圣治。
不扬波,效殊祉。
德沦渊,沧海清。
应千秋,叙五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是宋代文学家郊庙朝会歌辞之一。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百谷王,符圣治。不扬波,效殊祉”这几句开篇,便展现了一种宏大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治理的期许。诗中不仅提到了“德沦渊,沧海清”,还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追求。

作品通过“百谷王,符圣治。不扬波,效殊祉”来表达政治清明与国家治理得当的理想状态。这里,百谷王象征的是帝王的仁德与智慧,符圣则代表皇帝具有超凡的治理能力,二者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统治者的向往。接着,“不扬波,效殊祉”进一步强调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意味着国家的治理应该能够避免动荡,带来福祉。

“德沦渊,沧海清。”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喻,暗指国家的道德修养深如海般深邃,治理清明如大海之清。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也反映了他对道德教化的重视。最后,“应千秋,叙五行。”则将视野扩展到历史的长河中,强调国家治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确保国家的长久繁荣与安定。

《绍兴朝会十三首 再举酒用《沧海澄清》》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国家政治、道德及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愿景,而且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