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昊穹,覆临下土。
钦惟岁事,民所依怙。
爰竭精虔,礼典斯举。
甘泽以时,介我稷黍。
绍兴雩祀一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绍兴雩祀一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07年,时年陆游四十九岁,他因反对秦桧的和议政策,被投降派排斥,罢官居家乡山阴(浙江绍兴)闲居十年。绍兴七年(1137年)秋至八年(1138年)春,陆游在家乡参加了两次祈求丰收的“雩祠”祭祀活动。此诗即为他在祭祀活动中有感而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愤之情。
全诗如下:
《绍兴雩祀一首》
东冈新雨足,西涧旧溪回。
野润千张纸,天光万里来。
云开无鸟径,沙湿见鱼堆。
归路带霜树,招邀一杖梅。
首联写景:“东冈新雨足,西涧旧溪回。”首联两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东边冈上的田野刚刚下过一场小雨,使得田间的土壤变得湿润。西边小溪的水道也经过雨水的洗涤,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溪水回流,波光粼粼。
颔联写景:“野润千张纸,天光万里来。”接下来,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田野的景色。在雨后的田野上,万物得到了滋润,仿佛是一张张纸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同时,天空中万里晴空,阳光明媚地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颈联写意:“云开无鸟径,沙湿见鱼堆。”颈联两句描写了云开日出的景象。当天空中的云朵逐渐散开,鸟儿们纷纷飞出巢穴寻找食物时,原本没有鸟迹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沙地,上面布满了鱼堆,显得十分奇特。
尾联抒情:“归路带霜树,招邀一杖梅。”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当他踏上回家的路时,只见沿途的树木都被寒霜覆盖,显得格外萧瑟。而此时,诗人正好遇到了一户人家,他们热情地邀请他一起欣赏门前盛开的梅花。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中还体现了陆游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