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其二 白帝降神用《高安》

素精肇节,金行固藏。
气冲炎伏,明河翻霜。
功收有年,礼荐有章。
祇越眇冥,鸿基永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安》(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白帝(即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北岸)降神的祭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简介
  • 《高安》是宋人郊庙朝会歌辞中的一篇,用以祭祀五方帝。《高安》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提供了对作品的全面了解。
  •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述了白帝降神的场景,通过描绘天地初肃、盛德在金、嘉栗旨酒等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祈求丰收的愿望。
  1. 诗意解析
  • 《高安》中的“素精肇节,金行固藏”描绘了天地间金气冲天的景象,象征着宇宙间的秩序与庄严。
  • “气冲炎伏,明河翻霜”则进一步展现了白帝城周围的壮丽山川,以及天气变化带来的壮观景色。
  • “功收有年,礼荐有章”反映了人们对过去一年中成就的回顾,以及对接下来一年的美好祝愿。
  • “祇越眇冥,鸿基永昌”则是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祈愿。
  1. 文化意义
  • 《高安》作为宋人郊庙朝会歌辞之一,不仅是对五方帝的祭祀,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 通过对五方帝的祭祀,古人试图与神明沟通,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祝福。这种信仰活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高安》中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1. 历史背景
  • 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困难重重。此时举行五方帝的祭祀活动,不仅是对神灵的崇拜,也是对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安宁的一种祈求。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安》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特色。

《高安》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传达了古人对于神明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宗教文化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