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备百嘉,乐周八变。
克诚是享,明德斯荐。
神鉴孔昭,蕃禧锡羡。
回驭飘然,邈不可见。
常祀皇地祇五首 其五 送神用《宁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宁安》——宋词中的祭祀颂歌
“物备百嘉,乐周八变。克诚是享,明德斯荐。”在宋代郊庙朝会歌辞中,这首名为《常祀皇地祇五首 其五 送神用《宁安》》的诗作,以其庄重肃穆的基调和对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祭祀图景。
这首诗是一首送神歌,通过描绘天地间百嘉汇聚、乐音缭绕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激之情。在诗人眼中,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万物的生长繁衍之中,还体现在人们心中的敬畏与尊重之中。因此,《宁安》不仅仅是一首祭祀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遵循。
在宋代,这首诗作为郊庙朝会歌辞的一部分,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天地崇拜的深厚底蕴。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人们试图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表达出对天地赐予的恩泽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颂扬,更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如送神仪式上的音乐与舞蹈——来体现。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对神灵的礼赞,更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尊重和敬畏。
《宁安》所蕴含的文化意涵,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哲学思考。在今天,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这些古老的诗歌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是宇宙生命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时,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常祀皇地祇五首 其五 送神用《宁安》》不仅是一首祭祀颂歌,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和宇宙时,应持有一颗敬畏之心,通过实际行动去维护这份珍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