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雍严祀,圣治昭彰。
清酒既载,或肆或将。
礼匝三献,终然允臧。
神具醉止,其乐且康。
夕月十首 亚、终献用《文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夕月十首 亚、终献用〈文安〉》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赋,创作于1086年(熙宁九年),收录在《苏东坡文集》之中。这篇赋以月亮为题材,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夕月十首 亚、终献用〈文安〉》的开篇便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以谓之明?”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月亮虽然明亮,但并不能照亮人们的内心世界,反而可能带来困惑和迷茫。因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夫物之有形也,必有其所托,非可以自明也。”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于物体存在方式的理解,即物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附在某个载体上。同样,人也不能仅凭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而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月亮之所以能够发光,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太阳的存在。而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的主宰,也是因为有了其他生物的存在。这些观点都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即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天之有日也,固与地同”这一道理。这再次强调了自然界中各个元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文章中,作者还通过月亮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月亮一样,需要经历黑暗才能迎来光明。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和感恩。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而是要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夕月十首 亚、终献用〈文安〉》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人生道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生现象的敏锐观察力,还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