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以后享庙五首 其五 英宗用《大康》

赫赫英皇,总提邦纪。
浚发神功,恢张圣理。
仙驭虽遥,鸿徽不弭。
永言孝思,竭诚躬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熙宁以后享庙五首 其五 英宗用《大康》”是宋代诗人郊庙朝会歌辞的一部分,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歌颂。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熙宁时期。在宋朝的历史发展中,宋神宗熙宁年间(1067年-1077年)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较为显著的时期。这一时期,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振兴国家,同时也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以颂歌的形式来歌颂英宗皇帝的功绩和德行,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君王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2. 内容解读: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英宗皇帝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的形象。在“赫赫英皇,总提邦纪”这句中,诗人称英宗为“赫赫英皇”,表明皇帝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严,能够统领整个国家。而“濬发神功,恢张圣理”则赞颂了皇帝具备超凡的才能和明智的统治。此外,通过“仙驭虽遥,鸿徽不弭。永言孝思,竭诚躬祀”等句,诗人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厚感情及虔诚的祭祀行为。
  3. 艺术特点:此诗的艺术特点是简洁明快,语言精炼,充满了赞美和崇敬之情。诗人通过直接的言辞,将英宗皇帝的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敬意。同时,诗人在表达时也遵循了传统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熙宁以后享庙五首 其五 英宗用《大康》”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还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