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应州

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
人家土屋才容膝,驿路旃车不断头。
随俗未甘尝马湩,敌寒直欲御羊裘。
十年紫禁烟花绕,此日云山是应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应州》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金代末年边城应州的风貌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朝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赵秉文齐名,并称“金代词坛双璧”。在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选择隐居,以著作自娱,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 诗歌成就:元好问的诗作风格独特,兼有豪放与婉约之美,尤以关注国家兴亡、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艺术价值极高,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平野风埃接戍楼,
    边城三月似穷秋。
    人家土屋才容膝,
    驿路旃车不断头。
    随俗未甘尝马湩,
    敌寒直欲御羊裘。
    十年紫禁烟花绕,
    此日云山是应州。
  • 翻译
    平原上尘土飞扬,与戍楼相连,边城的三月如同深冬。
    简陋的土屋仅能容纳双膝,驿路上的旗车络绎不绝。
    顺应习俗不喜好品尝马匹的肉汤,寒冷时直接穿戴羊皮大衣。
    在十年前繁华的紫禁城中,如今已是云山之中的应州。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元好问通过对边城三月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苍凉而沉静的气氛。诗句中”平野风埃接戍楼”形象地展现了边塞风光以及战争的残酷,而”边城三月似穷秋”则暗示了边地气候的严寒,体现了诗人对国难的深切关怀。
  • 情感表达:诗中的”人家土屋才容膝”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而”驿路旃车不断头”则透露出战事连年,民生凋敝的现实。这种从个人到社会的广泛描绘,展示了元好问深邃的人文关怀。
  • 历史联想:诗中的”十年紫禁烟花绕”可能指的是元朝建立之前的历史,而”此日云山是应州”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这种历史的穿越感,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过应州》不仅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金元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其艺术成就,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