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髓能医病颊肥,鸾胶无那片红飞。
残阳澹澹不肯下,流水溶溶何处归。
煮酒青林寒食过,明妆高烛赏心违。
写生正有徐熙在,汉苑招魂果是非。
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是元好问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元好问,金朝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七岁能诗。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及第。他的一生颇为坎坷,从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到金朝灭亡后不仕。元好问的作品以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著称,其诗歌、散文皆为后世所称颂。
诗词原文:《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此诗描绘了杏花盛开后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杏花落下时的各种情感体验。诗句“残阳澹澹不肯下,流水溶溶何处归”生动地展现了夕阳的落寞与流水的迷茫,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
作品赏析:元好问在《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例如,他用“残阳澹澹不肯下”形容夕阳西下的情景,用“流水溶溶何处归”描绘流水带来的迷茫和失落感。这些诗句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元好问生活在金朝灭亡之后,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火频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文豪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学影响:《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作为元好问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诗歌传统,还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杏花落后分韵得归字》不仅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