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镇州

汾水归心日夜流,孤云飞处是松楸。
无端行近还乡路,却傍西山入相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镇州》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元好问的诗歌名作。这首诗作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是金朝忻州秀容人。他七岁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能,成为宣宗兴定五年的进士,并历任内乡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务。在金朝灭亡后,他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的言论和事迹,为元代修《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文等多种文体,尤以其诗歌作品著称,被誉为一代宗匠。

《出镇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金元更替之际,元好问在离开故土时所作。诗中“汾水归心日夜流,孤云飞处是松楸”描绘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诗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政治变迁中的无奈与悲壮。诗中“无端行近还乡路,却傍西山入相州”则表达了诗人被迫离乡背井,但又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情。

《出镇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金元更替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

《出镇州》是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金元更替之际的复杂心境和对家乡深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经历的历史缩影。通过学习《出镇州》,可以更好地认识元好问这位文学巨匠,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