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赠丹阳王炼师

敝尽貂裘白发新,京华旅食记前身。
仙翁相见休相笑,同是邯郸枕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赠丹阳王炼师》是金末元初的元好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忻州秀容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以五言诗见长。他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中进士,历内乡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后,他不仕,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修《金史》提供资料。他还辑有《中州集》,收录金二百四十九人的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迹。作为一代宗匠,其著作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敝尽貂裘白发新,京华旅食记前身。仙翁相见休相笑,同是邯郸枕上人。

  3. 诗歌赏析:元好问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历经沧桑后的感受。“敝尽貂裘白发新”反映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改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繁华岁月的回忆。“京华旅食记前身”则透露出他曾经在北京这个大都会中辗转求生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观念。“仙翁相见休相笑,同是邯郸枕上人”则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认为不论是身处何地、经历何种境遇,最终都如同梦中的邯郸一样。这种超脱物外的心境,使得诗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态。

元好问通过《留赠丹阳王炼师》展示了自己的文学追求和生活哲学。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读者深入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