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乔木郁苍苍,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
乡郡杂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乡郡杂诗》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所作的诗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元好问(金末元初),字裕之,号遗山,生于金代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定一带)。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在金朝灭亡后,元好问不仕新朝,以著作为职业,致力于收集整理金朝的君臣言论与遗事,为后世修《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他的文学成就广泛,包括诗歌、词作和散曲等,其中“丧乱诗”尤为有名。
诗词原文:《乡郡杂诗》,全篇仅有四句,内容如下:
百年乔木郁苍苍,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诗词赏析: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描绘百年古树苍翠、耆宿风流以及提及“榆关”和“二贤堂”,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怀念。诗中的“榆关”是指边塞之地——榆林关,常作为边陲的象征;而“二贤堂”则可能指的是纪念两位贤者的地方。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其对前辈先贤的敬仰之情。
元好问的《乡郡杂诗》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座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化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与现代。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