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峪十绝句 其七

万古飞流泻不供,枉教喷薄困鱼龙。
谪仙剩有银河句,不道香炉更一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好问的《黄华峪十绝句 其七》是一首金朝时期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的艺术想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元好问:金朝的杰出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在金代乃至整个北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元好问不仅在诗作上有诸多成就,还精通史学、散文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巨匠之一。
  1. 作品原文
  • 万古飞流泻不供:“万古”一词暗示了时间的悠久和历史的深远,象征着瀑布如万世不变的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没有一刻停歇。“泻不供”则表现了瀑布虽壮阔却缺乏诗意,无法为世间带来美感或灵感。
  • 枉教喷薄困鱼龙:“枉教”意味着徒劳无益,“喷薄”形容水势强烈而猛烈。这句可能暗指瀑布虽然壮观,但却因为过于激烈而无法给周围的生物带来利益,反而让鱼龙等生物受困。
  • 谪仙剩有银河句:“谪仙”指的是被贬谪的仙人,这里比喻诗人自己的文才高超,但有时也感觉像是被贬谪一般,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和灵感。“剩有”表明虽有余力却未能充分施展。
  • 不道香炉更一峰:“不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不懂得”,表示诗人对某种现象或道理的认识不足。“香炉”通常用来象征道教中的神物,这里可能指某种宗教的象征或者文化上的寓意。“更一峰”则强调了在众多山峰之中,这一山峰的独特性和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1. 翻译和赏析
  • 翻译:整首诗通过对比瀑布的壮观与无力,以及文人墨客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奈,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 赏析:元好问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他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和无力,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自然与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元好问的《黄华峪十绝句 其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