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
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
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
缑山置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缑山置酒》是金朝元好问的作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出生于1190年,他的家族有着悠久的鲜卑族拓跋氏血统。元好问在七岁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能诗能文,十四岁开始学习,并在六年间完成了学业。他于1221年考中进士,但并未立即进入仕途,而是继续深造。
《缑山置酒》这首五言长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洛阳城的深情回顾以及对于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等句子,展现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心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仙境的向往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感受。
《论诗》在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更体现了他对诗歌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遗山集》则是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文,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感悟。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元好问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历史变迁的反映。
《缑山置酒》是元好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元好问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