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鲁县琴台

荒城草木合,破屋风雨侵。
千年一琴台,眷焉涕盈襟。
遗爱食县社,公宁不堪任。
此台即甘棠,忍使无馀阴。
旁舍高以华,大豪日捐金。
苍云玄武暮,鬼物凭阴岑。
尚德抑玄虚,坠典谁当寻?
我兴荐寒泉,百拜公来临。
公来不能知,落日下饥禽。
怀哉空山里,鹤飞猿与吟。
当年于蔿歌,补衮一何深。
承平示得意,独能正哇淫。
君相此一时,又复悟良箴。
谀臣坐废黜,盍亦起幽沈。
蒲轮竟颓毂,香草空深林。
寂寞授书室,孤甥举遗衾。
生平谅已然,薄俗矧来今。
千山为公台,万籁为公琴。
夔旷不并世,月露为知音。
人间蹄涔耳,已矣非公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鲁县琴台》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缅怀和对故国之情的深沉眷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元好问,金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元德明子。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后因国亡而不再仕。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2. 原文赏析:《元鲁县琴台》这首诗以“荒城草木合,破屋风雨侵”开篇,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紧接着“千年一琴台”,表达了时光流转下对历史的感慨。诗中的“遗爱食县社,公宁不堪任”则透露出一种无法承受的历史重负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琴台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及对故国的深情。

  3. 创作背景:据《汉语大辞典》,元鲁山琴台为唐代鲁山县令元德秀时期所建,原为鲁山八景之一,历代县志均有记述。《元鲁县琴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元好问对这一古迹的感情有关,或是他在游历或访问此地时所作。

  4.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元好问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还有学者指出,诗中透露出的是对现实无奈和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元鲁县琴台》不仅反映了元好问个人的情感历程,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和社会风貌。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