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饮酒五首 其二

金丹换凡骨,诞幻若无实。
如何杯杓间,乃有此乐国。
天生至神物,与世作酣适。
岂曰无妙理,滉漾莫容诘。
康衢吾自乐,何者为帝力。
大笑白与刘,区区颂功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饮酒五首 其二》是元好问所作。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元好问的生平与成就:元好问(公元1190年—公元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不仅在诗歌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词作也颇具影响力,尤其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北方文雄”。
  1. 诗歌原文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
  • 诗意解读:诗的开头两句“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纯真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虚伪现象的批判。紧接着,“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则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乌托邦状态,即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寻找着回归自然与原始和谐的生活。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元好问的诗歌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此诗中“醉乡”不仅是物理上的醉酒之地,更是精神上追求自由与纯净的象征。
  • 哲理思考:通过“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反映了诗人对宗教或道德教化效果的思考,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外在的强制。
  1. 历史地位
  • 承前启后的桥梁:元好问作为金元之际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不仅继承了宋金时期文学的传统,也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文化贡献:元好问在诗词、曲艺等方面皆有建树,其文学成就在金元两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好问的《后饮酒五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诗歌,它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展现了作者深邃思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体会到元好问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他的文学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