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周卿二首 其一

行路涩于棘,单车望千山。
歌君归云曲,清涕留馀潸。
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
惟君笃高义,日来款柴关。
古交松柏心,今交桃李颜。
古人去不返,古道挽不还。
相思一尊酒,幽恨寄山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路涩于棘,单车望千山。歌君归云曲,清涕留馀潸。”这首诗是元好问的《别李周卿二首 其一》中的开头两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赏析:

  1. 诗作背景
  • 创作时间与作者背景: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在宋金对峙时期具有显著的文学地位,被视为文坛盟主。
  •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写旅途的艰难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感情。
  1. 诗歌内容解析
  • 意象运用:“行路涩于棘”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单车望千山”则展现了诗人孤独前行的情景,强调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情感表达:“歌君归云曲,清涕留馀潸”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朋友的歌曲时,因思念之情而感动至深,泪水难以自抑的复杂情感。
  • 主题深化:“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反映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朋友坚定立场的支持。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风格:元好问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能够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意境。
  • 结构安排:诗歌结构严谨,由开篇到结尾,情感层层推进,引人深思。
  • 象征意味:“古交松柏心,今交桃李颜”通过对比古代和现在的关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别李周卿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的诗歌,也是元好问文学成就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好问的文学世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